【6月21日】短息升長息跌,短期通脹埋身,但中長線經濟變得不明朗,美股借勢回吐,道指跌533點或1.58%,,標指跌1.31%,納指跌0.92%。早前指出當標指升抵4250後,再搏向上空間不多,將有較大回吐壓力,下方主要看兩個支持,首先是4200,週三回試後有反彈,但週五再度殺穿下試4170,若失守便要小心美股轉勢,再往下支持是4050。納指守住14000大關未穿,早前此關花了很大力氣才能升破,不宜太易失守,往下支持是13800。
市場預期最快8月便開始商討縮表進度,2年債息升穿0.25%,但資源價格急挫,資金流入長債避險,十年債息回落至1.44%。息差收窄令銀行股大跌,加上資源股重創,帶領道指快速向下,道指失守34150後已是3大指數中率先穿位,有較大下調壓力。難度舊經濟股炒完,資金又重投科技股身上?
議息過後,焦點又重回基建計劃身上,共和黨反建議的1萬億美元方案,跟民主黨分歧仍大,要達成協議難度較高。有指民主黨打算若在7月4日前,兩黨仍未能收窄距離,將嘗試單方面通過方案,未來兩週將有更多相關消息。另外,本週多位FOMC委員將發表講話,會有更多縮表看法。美國多個州郡的失業救濟金福利快將屆滿,驅使更多人回流職場,下週五的非農數字市場預估可達80萬份。
美元持續走強,美匯跌至92.25,資金放緩流入新興市場,人民幣回落至6.46水平。上週初A股創指連跌3日,上週四及週五迎來反彈,3200大關失而復得,兩市成交回升至10101億元,外資再流入25億元,6月至今只淨買入376億元,較過去7個月為少。人幣升值放緩,外資買盤熱情減退,然而內地基金銷售回暖,且看陸資能否接力入市,A股只要保持萬億元成交,仍能保持熱度,後市關鍵在於央媽會否再度為市場放水。
去年4月央媽為了對抗疫情,M2增速由8.1%幅提升至11.1%,但今年1月增速已回落至9.4%,已開始明顯地收水而不是再放水,4月M2已回落至8.1%,5月為8.3%,都反映水緊情況。央媽操作主要是調節市場資金,過去因應疫情才大手放水,直至去年9月後歐美訂單回流,帶起國內經濟,M2便開始回落,直接過量資金流入炒高了資源價格,導致工業成本上升,打擊出口,4月央媽才不得不加再收緊銀根,現時M2回落至8.1%,已是貿易戰期間「去槓桿」之水平,料不會再收緊。反觀,若內地經濟放緩,反而央媽有機會小量放寬銀根,可多留意近期央媽的逆回購操作會否出現變化,將會是放水前的最大啟示。
回說港股,美股造好,恒指未見受惠上升,反而下試28216尋找支持,當美股回調,恒指卻連升兩日,又重回28600之上。恒指雖有反彈,但入市資金不多,上週五成交雖達2055億元,若扣除了富時指數換馬帶來的額外600億元成交,基本上入市資金仍是維持在1400億元,如此低迷實難帶來破頂效應。更甚是一向是港股忠實支持者的北水,近日開始加速拋售美團(3690)、騰訊(700)、港交所(388)等指數股,如此一來,恒指反彈難度將會更高。在美股回吐下,料恒指在28200至29000 上落為主。
個股表現較指數為佳,醫藥板塊開始呈個別發展,龍頭藥明生物(2269)創出新高,但走勢上已開始有強弱之分。環球疫情有所反彈,疫苗概念股可留意多一些。上週提及電動車未炒完,比亞迪(1211)守住200回氣再上,並升穿230阻力,初步目標已到,料快進入橫行消化期,料內地電動車銷售數字出色,仍會吸引資金流入。
每逢奧運例炒體育用品,但小心開幕之日便是股價到頂之期,龍頭仍是李寧(2331)及安踏(2020),繼龍頭股後,近月熱炒二線股如特步(1368)及361度(1361),近日更擴散至超落後的中國動向(3818),從圖表中量度估計升幅可見1.5元,但筆者利申一下,上週五於1.29元已減了一半倉,尾數保持仍希望能順利於1.5元全數食糊。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